2024年10月5日(日),國立宜蘭大學原住民資源中心的師生蒞臨台中審計新村進行參訪活動。本次由「摘星計畫」團隊接待,以地方創生與文化實踐為主題,透過導覽、講座與品牌交流,帶領同學深入了解青年創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場樣貌。
摘星計畫主持人-何季澄老師
以園區為核心,介紹「摘星計畫」在地方國有空間再利用&青年品牌扶植&創業支持的具體推動方式,讓同學了解「文化 × 產業 × 社會設計」的實際結合。
⟁⟁⟁
當日在審計講堂中進行青創主題簡報與交流,課程內容聚焦於地方群聚經濟的形成模式,說明「群聚 → 商圈 → 產業 → 複製」的循環概念,強調如何透過區域串聯與產業鏈整合,促進地方永續發展。
後續何老師&編兒帶著同學實際走訪各品牌據點,在有限時間內介紹了所有審計摘星計劃的品牌,讓同學們可以了解創業者的品牌理念與經營挑戰。
另外在帶逛審計中有機會入店的品牌們,品牌老闆們也非常熱情地主動介紹商品特色與創作精神,現場氣氛熱絡,充滿學習交流的能量。
此次帶逛審計讓同學從不同角度認識地方創生的多層次面向,實際觀察青年品牌如何在審計基地中延伸創意,並從「經濟行動」轉化為「文化再生」。透過品牌交流,同學們對「地方群聚經濟」有了更深理解,也啟發他們思考如何將自身文化背景與創意實踐結合。
-⟁⟁⟁
午後更邀請Tuminun工坊課程品牌主理人講述自身的創業歷程,以經驗分享的方式體驗文化之美,從製作過程中感受文化傳承與創意的力量。
這場活動不僅是一趟實地參訪,更是一場文化與創新的對話。透過商品介紹、品牌互動與分享創業體驗,讓學生們看見文化經濟的可能性,也在對話中發現屬於自己的行動方向。
也如同小編結言所述,
在職涯的選擇評估中,要學會多角化地經營自己。
在眾多賽道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圈子戰鬥,
培養屬於自己的專業與人脈。
唯有具備進圈的能力與資格,
才能擁有「破圈」的故事基礎。
同時,也要理解職涯中圈群與分領域的多樣性—
文創產業與青創只為其中之一。
今天的參訪與品牌認識,
就像是一顆種子,將種入同學們的記憶,
未來要在哪裡發芽、長成什麼樣的風景,
都交由每一位同學自己心之所念去發展,團隊衷心期待本次的參訪互動成為同學們成長的養分。
也再次感恩國立宜蘭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蒞臨,願這場跨校、跨領域的交流成為未來更多合作與文化交流的起點。

Facebook
Twitter
LINE